您的位置:首页 > 足球资讯 > 意甲

新中国羽毛球运动的拓荒者(百年航程有“侨”精彩(28))

  • 2021-10-01 05:20:05|
  • 作者:|
  • 来源:软网jrs直播

来源:人民日报海外版。

新中国羽毛球运动的拓荒者(百年航程 有“侨”精彩(28))

陈福寿(左一)、王文娇(右一)和两名女运动员在第一届全运会上获得了五个冠军。

王文娇和陈福寿是印尼华侨。20世纪50年代,他们以出色的技术和成绩成为印尼羽毛球的国星。1953年,王文娇、陈福寿作为印尼华侨青少年体育观察组成员,赴中国观看比赛。在随后的友谊赛中,他们轻松击败了当时的全国冠军。赢得比赛让王文娇、陈福寿等人感到不舒服。他们认为中国有:那么大,但是羽毛球水平这么差,我们应该留在中国帮助发展羽毛球。

但是回国是一个艰难的选择。首先,他们在印尼有广阔的发展前景。回家意味着放弃这一切。其次,参加国际比赛是运动员体现价值的舞台。当时,新中国还不是国际羽毛球联合会的成员。回到中国意味着没有机会参加国际比赛。第三,中国生活艰苦,家人反对他们回国的决定。但是经过深思熟虑,他们决定回到祖国去玩。

1954年,王文娇、陈福寿从印尼回到北京。虽然国家非常重视尽可能为他们提供保护,但当时他们正处于国家经济复苏时期,工作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。但他们不在乎。“如果我们只想舒服地生活,我们就不会回来了。毕竟我是印尼的名人,找什么工作都很方便。我们回来是为了祖国。”

当时中国羽毛球的发展并不乐观。王文娇回忆:“当时中国几乎没有羽毛球基础,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很低。”由于北京没有羽毛球馆,他们不得不去天津的基督教青年会礼堂训练。北京体育馆建成后,他们有了更好的训练场。当时中国羽毛球队只有王文娇、陈福寿、黄世明。“三个人连双打都练不好,只好找了一个北京华侨补习学校会打羽毛球的同学陪他们。”好在同样是印尼羽毛球运动员的石宁安很快复出,国家队终于摆脱了招不到球员的尴尬局面。

王文娇、陈福寿从国外带回的先进打法和理念,对我国羽毛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。在他们的带动下,羽毛球犹如星星之火,很快成为中国燎原之势。1956年11月,福建省成立了中国第一支省级羽毛球队。随后的两三年间,上海、广东、天津、湖南、湖北等20多个省市相继组队,全国羽毛球比赛开始连续举办,显著提升了我国羽毛球运动水平。为了推广羽毛球,促进羽毛球进学校、进工厂,王文娇和陈福寿还合作编写了《如何打羽毛球》教材,成为各地羽毛球训练队训练指导的蓝本。

1965年,教练王文娇率领由唐、梁、唐组成的中国羽毛球队访问欧洲。当时丹麦和瑞典是世界羽毛球队,kops是世界冠军。王文娇回忆:“赛前,当地媒体打出‘中国人会打羽毛球吗?’。“当时我们都很生气。”结果我们以15: 0击败了世界冠军kops,于是第二天报纸就刊登了标题“我们的世界冠军吃了鸭蛋”。该报还在:上评论道,“中国羽毛球运动员的风格令人眼花缭乱,他们不停地跳跃和扣球,速度惊人。”最终,中国羽毛球队以34: 0的总比分获胜,震惊了国际羽毛球界。当时由于抵制“两个中国”的阴谋,中国拒绝加入国际羽联,无法参加国际比赛。然而,中国队多次击败世界冠军,开启了国际羽坛“无冕之王”的时代。

收藏

返回顶部